身体悄悄提醒你:血糖高了要注意

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,当内部的平衡被打破时,它总会想方设法发出一些“信号”。血糖偏高就是其中一种情况,如果我们能及时读懂这些信号并做出调整,就能更好地守护健康。

     Image

一、身体可能出现的几个“提醒”

血糖高的时候,身体并不会立刻感到剧痛,但一些细微的变化值得我们去留意:

容易口渴,总想喝水:感觉喉咙老是干干的,喝了很多水还是觉得不解渴,这是身体在努力稀释多余糖分的方式。

上厕所次数变多:因为喝的水多,加上身体希望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糖分,自然去洗手间的频率就增加了。

浑身没劲儿,容易疲劳:糖分本该是给我们提供能量的,但当它无法顺利进入细胞时,身体就仿佛“缺了燃料”,人会感到异常疲惫,总想睡觉。

吃得不少,但体重却下降了:这可能听起来有点矛盾。因为身体无法利用血液中的糖分,它就转而分解体内的脂肪和肌肉来供能,导致体重在不经意间往下掉。

视力偶尔模糊:看东西有时清楚有时模糊,像隔了一层雾。这是因为血糖波动影响了眼睛内部的小血管。

伤口好得慢:身体抵抗力会下降,皮肤上出现个小口子或者淤青,愈合的时间比以前长了很多。

如果您发现自己或家人有以上这些情况,就应该多留心关注了。

二、餐桌上的智慧:饮食调理是关键

对于血糖偏高的人来说,吃什么、怎么吃,是日常调理的重中之重。记住以下几个原则,就能吃得健康又安心:

     Image

主食要“挑”着吃

把一部分精米白面(如白米饭、白馒头、面条)换成“粗粮”(如燕麦、糙米、藜麦、玉米)。

简单来说,就是让主食的颜色“深”一点,质地“粗”一点。它们消化慢,饱腹感强,对血糖更友好。

吃饭顺序有讲究

尝试改变一下吃饭的顺序:先喝点汤,再吃大量的蔬菜,然后吃些肉、蛋、豆制品等蛋白质,最后再吃主食。

这样可以用蔬菜和蛋白质先“打底”,增加饱腹感,自然就会减少后面主食的摄入量,让血糖升得更平稳。

多吃“绿色”的菜

绿叶蔬菜(如菠菜、生菜、油菜)和瓜类蔬菜(如冬瓜、黄瓜)可以放心大量吃,它们热量低、纤维高,是餐桌上的“好朋友”。

要注意的是,像土豆、山药、芋头这类淀粉含量高的蔬菜,如果菜里有了它们,就要相应减少主食的量。

蛋白质“优质”不能少

鱼、虾、瘦肉、鸡肉、鸡蛋、豆制品(如豆腐、豆浆)都是很好的选择。它们营养丰富,而且不会直接让血糖快速升高。

水果可以吃,但要会吃

水果不是禁忌,但要避开特别甜的(如荔枝、龙眼、甘蔗),选择酸甜的(如苹果、梨、桃子、草莓、柚子)。

关键点:一定要在两餐之间感觉饿的时候当加餐吃,比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。切忌饭后马上吃水果。

烹饪方式要清淡

多采用蒸、煮、快炒、凉拌的方式,少吃油炸、红烧、糖醋的菜肴。后者不仅油多,糖也多,是隐藏的“升糖高手”。

告别甜饮料和零食

各种含糖饮料、果汁、蛋糕、饼干、冰淇淋都是“糖”的集中营,能免则免。口渴了,最好的饮料就是白开水或淡茶。

柏城健康提醒:

发现身体的信号是第一步,而用正确的饮食方式来回应这些信号,则是我们对自己健康最负责任的行动。记住“粗细搭配、顺序优化、多吃蔬菜、蛋白充足、巧吃水果、清淡烹饪”这几个要点,就能让我们的身体在每日的一餐一饭中,慢慢回归到平衡舒适的状态。

当然,如果身体不适持续存在,最好的办法还是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。

共 1 页 1 条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