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冷“三九天”,牢记“三忌三养”,身体安康过大年!
小寒节气,虽然名为“小寒”,由于冷空气频繁南下,气温持续降低,往往是一年之中气温最低的时节,正所谓“小寒时处二三九,天寒地冻北风吼”,中医专家提醒:小寒节气要注意“三忌”和“三养”!
小寒三忌
一、忌过食辛辣
此时节因为天气寒冷,由于穿衣较厚,运动减少,加上人们都会吃羊肉、火锅、烧烤等辛辣的食物,天气干燥,就很容易“上火”,可能会出现口腔溃疡、腹胀便秘等症状。所以此时要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,适当减少重口味食物,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。
二、忌情绪急躁
小寒之后天气进入最寒冷的阶段,人们的心情会受到天气的影响,冬季很容易烦闷、抑郁,有时也会急躁易怒,情绪激动、急躁可能导致出现头晕目眩、耳鸣等症状。所以此时节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尽量避免情绪波动、急躁、发火;注意休息,防止因身体劳累而情绪不稳。
三、忌大汗伤阳
虽然此时节天气寒冷,但也要适当的运动,不过注意不要做剧烈运动,避免大汗淋漓,可以选择比较舒缓的运动,散步、太极、慢跑等,锻炼的时候微微出汗即可。冬藏时节,过汗会使阳气外泄,不符合冬季养“藏”的核心原则。
小寒三养
一、泡脚
足部保暖是身体抗寒防病的重要方式,容易脚凉的人,可以在睡前用热水泡脚,然后用力揉搓足心。既能御寒保暖,又能预防疾病。注意:有静脉曲张、皮肤溃疡等问题的人群需要提前咨询医生。
二、晒太阳
冬季天气寒冷,会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处于抑制状态,这时可以通过晒太阳来缓解。充足的阳光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安宁,心情得到舒展。
三、睡子午觉
冬天应该遵循“早卧晚起”的作息原则,严寒时节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阳气潜藏,蓄积阴精。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午休,但午休时间不宜过长,一般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,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。中午即使不睡觉,也可以“入静调息”,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,提神醒脑、补充精力。
养生秘籍
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,阳气潜伏,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,天气寒冷,则关节痛、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。保暖是第一要务,小寒可多搓三部位,促进血液循环。
一、搓腹部——保健脾胃
长期坚持这么做,可以调理脾胃、预防便秘。
二、搓腰部——补肾壮腰
搓腰部能疏通带脉、缓解腰部酸痛、预防腰肌劳损。
三、搓颈部——暖身驱寒
大椎穴是阴阳经交会之处。若外出归来全身发冷,可是试试搓揉大椎穴暖身。